400-005-1131
15515515527
指示牌设置研究的主要着眼点是环境中的人流因素,不同的人流因素对指示牌设置的需求不同,人流因素主要表现为人流量和人流状态。
第一,人流量
一般来说,一个人或几个人用的物体相对较小,人与物体接触的距离相对也较小,属于近距离接触式的使用;而一群人的体量远远大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,所以用的物体则需要大一些才比较合适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太小,一是很容易因为人群对视线的遮挡而被忽视掉;二是难以进行远距离观察,因为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与物体近距离接触,所以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远距离对物体进行视觉感知。
对于指示牌而言,在一个环境中,人流量越小就意味着标识的使用率相对较低,人与标识近距离接触的可能性机会也比较多,这样的话,指示牌的尺寸可以相对较小一些,以适合近距离识别,信息内容相对也可以丰富一些;如果人流量越大就意味着人们必须通过远距离识别获得信息,指示牌尺度要设的大一些,信息内容也要简洁、明确一些。
第二,人流状态
人流状态包括人流的运动状态和方向性,呈现点状、线状、树状、环状和以上复合状态。不同环境中的人流运动状态表现不同,有缓有急。商场和公园中的人流是缓慢的,没有方向性,指示牌能引导人流的运动方向;码头和地铁的人流是来去匆匆,指示牌是人们在进出口焦急寻找的对象,合理的设置和设计能迅速地分流人群;医院标识往往集中在挂号大厅,问询、挂号、配药等标识是所有病人急切依赖的对象。
人流的线性运动模式,使得许多城市地铁空间的墙或地面采用了例如“信息带”的引导方式。所谓信息带,是在诸如墙面空间特定高度线,设置一条特定高度的水平空间区域,提供各类引导信息和服务信息的排布。
在一个规模庞大、空间复杂的区域,人流呈现复合状态的线性运动模式,若干导向标识已经无法解决完整的引导问题。
人流还具有多变流向性,这决定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。所以在有些复杂的环境中,往往对导向标识进行主流标识和非主流标识的区分,或者按一级标识、二级标识、三级标识等进行层次分级。有时还要根据人流的多向性,考虑导向标识设置的单向性或双向性,甚至多向性的设置,以及标识信息面的单面或双面设置。
上一篇:导视立牌可以用哪些视觉符号?
下一篇:标识材料的选择要遵循哪些原则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