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05-1131
15515515527
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导向标识形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,使得人们对于“导向标识”概念的界定也在不断变化。目前,获得较多认可的表述是“导向标识”和“Wayfinding”。
在1960年出版的《城市形象》(Image of the City)一书中,城市规划家凯文・林奇( Kevin A.Lynch)首次以“wayfinding“(寻路)一词来表达导向标识之意,并将其定义为针对外部环境设计的一个具有持续使用性、准确的视觉系统组织。1984年,环境心理学家罗美迪・帕萨尼( Romedi Passini)出版了专著《建筑导视》( Wayfinding in Architecture),继续深入探讨了这一主题,并提出导向标识设计包括了建筑空间语法、逻辑空间规划、视觉传达标识和音响型的传达系统、地图系统,也包括给特殊需要人群的导向标识传达系统。1992年,帕萨尼又与加拿大教授及设计师保罗・亚瑟( Aurthur Pau)共同撰写了《导视:人、标识和建筑》( Wayfinding:People, Signs, and Architecture继续推动了导向标识设计的发展。
导向,即为信息引导,通过信息媒介来引导人们认知、理解和使用空间。标识是信息的媒介,标识是通过符号来传递信息、指示、要求和其他内容的表示形式;当信息以符号的方式在实物载体和人之间传输时,这种信息可以称为导视标识。一般情况下,公共场所大多是视觉标识,其他如听觉、触觉、嗅觉等标志也可视为标识。
导向标识是在空间环境中设置的以引导为目的的标志,它为人们提供空间信息,帮助人们认识、理解和利用环境中的空间。它们是安全、合理、有序的环境公共服务设施,引导人们的活动。引导标识通常由感知元素组成,例如标识符、字符、图形、颜色、声音、触觉符号以及相应的软件和硬件,以构建信息环境,以便于人们快速识别、识别和选择方向。显然,导向标知识往往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信息系统,是具有群体性和完整性的系统产物。在导向标识的设计中,系统化和跨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。它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的所有智慧共同设计,以便更好地满足日益复杂的环境导向需求。
上一篇:标识材料的选择要遵循哪些原则?
下一篇:景区解说牌的分类有哪些?